學術研究

舒國滢:《法學的知識譜系(全三冊)》
時間 : 2022-07-03       作者:       閱讀數:

【内容簡介】
《法學的知識譜系(全三冊)》
作者:舒國滢
商務印書館2021年版
《法學的知識譜系》是我國當代法理學者舒國滢教授十年磨一劍之作,本書上溯古希臘羅馬法學知識淵源,下探現代以來的歐陸法學流變,為中國學界全方位呈現了西方(尤其是歐陸)法學的知識譜系。本書共包括五卷,分别為“修辭學、辯證術與論題學”“争點論、決疑術與羅馬法學”“歐陸中世紀與近代法學流變中的方法論因素”“近代自然科學推進的法學範式”“20世紀法學知識與方法的轉型”。
作者以歐陸法學(尤其是歐洲私法學)的發展作為考察法學知識譜系的“素材”,着力證明一點:法學(法教義學)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它必須立足于哲學、邏輯學、修辭學以及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基礎之上。但這隻是一個必要條件,或者說,我們即使通曉法學外的各門學問,也未必就可以成為合格的法學家。真正優秀的法學家(法教義學家)要依靠自己的理論能力和理論努力,在法學(法教義學)知識領域進行艱難的探索,必須有能力将哲學、邏輯學、修辭學以及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知識進行轉換,創造适合于表述法律世界之實在、處理法律世界之難題的概念、原理、方法,形成法學特有的知識形态。
本書精裝版于2020年9月出版後,曾獲評《法治周末》2020年度“十大法治圖書”、杜威法律公社2020年度“十大法治好書”。

【目錄】



導論:如何看待作為一門學問的法學?

一、法學與自然科學
二、如何看待中國古代律學的性質?
三、西方法學的中國/漢語表達:“翻譯法學”與“鬥争法學”生成的曆史背景
四、當代中國法學的走向:争論與抉擇

第一篇 修辭學、辯證術與論題學

第一章 西方古代修辭學:辭源、主旨與技術

一、西方“修辭學”的辭源與主旨
(一)西方“修辭學”之源
(二)西方“修辭學”概念之辨
(三)西方“修辭學”主旨之問
二、“意見”與“修辭學”
(一)修辭學(術)與辯證法(術)
(二)“意見”與恩梯墨瑪(修辭式三段論)  
三、“開題”與“開題術”
(一)屬于技術(或藝術)本身的說服模式
(二)修辭論證的五大步驟(或法則)
(三)開題術
第二章 亞裡士多德論題學考辨

一、“論題學”的性質與對象
(一)“論題學”一詞的來源
(二)《論題篇》的思想宗旨
二、《論題篇》之相關概念辨析
(一)“辯證推理”的前提
(二)“辯證的命題”與“辯證的問題”
(三)三段論命題(或推理的前提)
(四)“論題”(ς)的性質
(五)“論題”與四述語
(六)“論題”的功能
三、亞裡士多德論題學與修辭學上的開題術
(一)《論題篇》的結構
(二)《論題篇》與《辯謬篇》
(三)《論題篇》與《修辭學》的聯接
(四)“恩梯墨瑪”與開題術
(五)修辭學上的“論題”概念
(六)修辭論題的種類
(七)修辭論題的論述結構
(八)構成“假冒的恩梯墨瑪”之論題
(九)簡短的結論

第三章 西塞羅的《論題術》:思想與評價

一、西塞羅寫作《論題術》的背景
二、西塞羅《論題術》的基本思想
三、西塞羅《論題術》之評價

第二篇 争點論、決疑術與羅馬法學

第四章 古代修辭學上的“争點論”

一、作為修辭學理論的“争點論”之淵源
(一)“争點”和“争點論”
(二)争點論的思想淵源
二、赫瑪戈拉斯的“争點論”
(一)赫瑪戈拉斯其人與作品
(二)赫瑪戈拉斯的學說複原
(三)赫瑪戈拉斯有關θεσιν與ύπόθεσιν的分類
(四)赫瑪戈拉斯的争點學說
(五)赫瑪戈拉斯争點論的曆史意義
三、“争點論”的發展:赫摩根尼斯及其思想
(一)赫瑪戈拉斯之後的争點論
(二)赫摩根尼斯的生平與著作
(三)赫摩根尼斯對争點論的發展

第五章 決疑術:方法、淵源與盛衰

一、決疑術:旨趣與方法
(一)“決疑術”的旨趣
(二)決疑術中範例的運用及難題
二、決疑術的理論淵源
(一)決疑術與古典的實踐哲學
(二)拉比猶太教的思維方式
三、決疑術的盛行與衰落
(一)基督教決疑術
(二)決疑術上的“道德或然論”學說
(三)帕斯卡爾的《緻外省人信劄》及決疑術的衰落

第六章 決疑術與羅馬法學的成長

一、羅馬法與羅馬法學家
(一)羅馬法的曆史分期
(二)羅馬法學家階層
(三)早期羅馬法學家們的工作性質和學問特性
二、羅馬法學的嬗變
(一)古希臘哲學、辯證法(術)與修辭學的影響
(二)薩賓學派和普羅庫盧斯學派
(三)兩大學派的争論與論題學
三、羅馬法學家們的作品:類型與特性分析
(一)《規則集》與“規則(原理)法學”
(二)羅馬法學上的“難題類文獻”
(三)後古典時代的法學及法學作品

第三篇 歐陸中世紀與近代法學流變中的方法論因素

第七章《學說彙纂》的再發現與近代法學教育的濫觞

一、公元5-11世紀的西歐法律及其技藝
(一)5-11世紀西歐法律的發展
(二)5-11世紀的法律技藝
二、優士丁尼《學說彙纂》的再發現
(一)《民法大全》在中世紀早期的流傳
(二)“博洛尼亞手抄本”與“佛羅倫薩手抄本”
(三)《學說彙纂》複現的意義
三、博洛尼亞大學的建立與歐洲法學教育的勃興
(一)伊爾内留斯與博洛尼亞大學
(二)西歐其他地區的大學

第八章 注釋法學派:方法與風格

一、博洛尼亞注釋法學派的代表人物
(一)伊爾内留斯與“四博士”
(二)博洛尼亞注釋傳統的承繼與傳播
二、注釋法學派的注釋活動及方法
(一)博洛尼亞注釋法學家們的教學與研究
(二)注釋法學派的注釋方法
(三)注釋法學與經院哲學
三、注釋法學派的作品類型與風格
(一)“注釋講解錄”(Glossenapparate)
(二)注釋法學派的其他著作類型
(三)注釋法學派作品中的論題學風格
四、阿庫修斯注釋及其影響

第九章 評注法學派的興起:貢獻與危機

一、評注法學派形成之前的知識與方法轉型
(一)亞裡士多德著作的發現與翻譯
(二)“知識的科學性問題”
(三)“法學的科學性”
二、評注法學派産生的過程
(一)13世紀中後期歐陸法學面對的實踐與理論問題
(二)拉維尼的雅各與貝勒珀克的皮埃爾
(三)皮斯托亞的奇諾
三、評注法學派的發展
(一)注釋法學派的全盛期
(二)巴爾杜斯之後的注釋法學派
四、評注法學派的貢獻及作品類型
(一)評注法學派的貢獻之評價
(二)評注法學派時期的作品類型
(三)意大利方式與論題學
五、評注法學派之方法與理論所遭遇的危機
(一)“巴黎譴責”宣言及其影響
(二)評注法學派遭受的抨擊

第十章 人文主義法學派的方法論與知識譜系

一、歐洲文藝複興與人文主義法學
(一)歐洲文藝複興運動的分期
(二)人文主義學者對羅馬法文獻的勘校工作
二、人文主義法學的發展脈絡
(一)人文主義法學形成的階段(第一階段)
(二)人文主義法學發展的第二階段
(三)人文主義法學發展的第三階段
三、人文主義法學的理論-方法特征
(一)人文主義法學的思想傾向與理論旨趣
(二)“法律民族主義”産生
(三)論題學技術的回光返照
(四)法學的體系化建構

第四篇 近代自然科學推進的法學範式

第十一章 自然科學的挑戰與法學的因應——理性主義自然法學的範式及影響

一、自然科學的興盛在知識論上所形成的挑戰
二、法學對于自然科學(以及數學)在知識論上的挑戰之因應
三、新的自然法學範式:理性主義自然法體系
(一)從古代到17世紀之前的自然法學說之發展
(二)17、18世紀自然法學說的特征
四、理性主義自然法(理性法)框架下的法學體系(尤其是私法學體系)構建
五、理性主義自然法與18世紀50年代以降的歐洲法典化運動

第十二章18、19世紀之交的法學之曆史主義轉向

一、自然法理論的危機與法學本身的内在轉變
二、哥廷根法學派的法學方法論革新
三、曆史-哲理流派之法學思考與理論建構

第十三章 德國曆史法學派與“學說彙纂學”的興起

一、薩維尼其人:生平與著作
(一)《占有權》
(二)《中世紀羅馬法史》
(三)《當代羅馬法體系》
二、蒂堡-薩維尼論戰與德國曆史法學派的成立
(一)薩維尼在柏林時期的智識環境和學術圈子
(二)“蒂堡-薩維尼(法典編纂)論戰”的背景
(三)蒂堡的《論通用民法對于德國的必要性》發表
(四)薩維尼的《論立法與法學的當代使命》問世
(五)尼克勞斯•塔德烏斯•馮•戈納對薩維尼觀點的批判
(六)《曆史法學雜志》創刊與曆史法學派的形成:學術争論的升級
三、曆史法學派内部的分支與理論分歧
四、格奧爾格•弗裡德裡希•普赫塔的法學建構:理論與方法
(一)普赫塔的法源論
(二)普赫塔的“科學法”思想
(三)體系思維與普赫塔之“概念的譜系”方法
(四)普赫塔思想的評價與影響
五、“學說彙纂”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一)18世紀末之前“學說彙纂”體系的建構
(二)格奧爾格•阿諾德•海澤的“五編制”學說彙纂體系
(三)普赫塔的“學說彙纂學”
(四)“學說彙纂”體系的發展
(五)學說彙纂學的影響

第五篇20世紀法學知識與方法的轉型

第十四章 法學的實踐走向:從“概念法學”到“評價法學”

一、學說彙纂法教義學遭遇的多重挑戰:“概念法學”一語的由來
(一)19世紀中後期德國法學内部的反思與批評
(二)魯道夫•馮•耶林後期法學的轉向:對“概念法學”的抨擊
二、“自由法運動”的興起
三、利益法學:菲利普•赫克與圖賓根學派
(一)菲利普•赫克在理論上的“兩線作戰”
(二)菲利普•赫克的漏洞填補論和法律(誡命)更正論
(三)菲利普•赫克的“内在體系”和“外在體系”分類
(四)菲利普•赫克的“等值建構學說”
(五)圖賓根學派及其在納粹統治期間遭遇的意識形态攻擊
四、評價法學的理論面貌:法學方法論的勃興
(一)哈利•韋斯特曼在利益法學向評價法學轉變過程中的作用
(二)海因裡希•胡布曼的“目的論-規範的利益衡量”學說
(三)魯道夫•萊因哈特的“正确的法的發現方法”
(四)約瑟夫•埃塞爾“尋求正當的個案裁決”方法
(五)卡爾•拉倫茨的《法學方法論》:評價法學與法學方法論在德國的重要進展

第十五章 法學上的修辭學-論題學思潮

一、沙伊姆•佩雷爾曼的新修辭學法學
(一)佩雷爾曼的生平和作品
(二)佩雷爾曼的“新修辭學”轉向
  (三)佩雷爾曼的“新修辭學”思想
(四)佩雷爾曼之“新修辭學”思想的評價與影響
二、特奧多爾•菲韋格的“論題學法學”
(一)論題學的瓦解與揚姆巴蒂斯塔•維柯的警示
(二)特奧多爾•菲韋格及其《論題學與法學》
(三)特奧多爾•菲韋格的論題學思考方式
(四)菲韋格論題學的評論與影響:美因茨學派與哈根學派
三、其他學者的法修辭學與法論題學著作
(一)沃爾夫岡•加斯特的“法修辭學”
(二)弗裡特約夫•哈弗特及其《法修辭學》
(三)格爾哈德•施特魯克的“論題學法學”

第十六章 當代邏輯背景下的法律論證理論

一、邏輯理論與法律論證的邏輯難題
(一)邏輯理論的演化
(二)法律論證中的邏輯難題
(三)“約根森困境”與道義邏輯的産生
(四)法律邏輯系統的建構嘗試
二、實踐知識之困:當代有關法律實踐難題的論證理論
(一)法學的實踐知識尋獲的難題
(二)斯蒂芬•圖爾敏的論證理論
(三)對話論證/對話邏輯理論
(四)尤爾根•哈貝馬斯的交往理性理論與法律商談論
三、當代法律論證理論的進展
(一)羅伯特•阿列克西的法律論證理論
(二)亞曆山大•佩策尼克的法律轉化與法律證成理論
(三)奧利斯•阿爾尼奧的法律解釋之證成理論

第十七章 法學的知識性質之再認識

二、作為法學研究對象的“法理”:概念與詞義辨正
二、“法理”的認知:法學知識的形成(生産)方式
三、法教義學與法學範式的轉換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内容索引
緻敬/緻謝
後記

【作者介紹】
舒國滢,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二級教授、錢端升A層次講座教授,博士生導師,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法學會副會長、中國立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法制日報、人民法院報、檢察日報、人民網等媒體特邀評論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德國法哲學、法學方法論、法美學、法律論證理論。代表作有《法學的知識譜系》《在法律的邊緣》《思如浮萍》《法學方法論問題研究》《法哲學沉思錄》等。


版權所有: 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 - 百度百科|學校郵箱:cupl@cupl.edu.cn | 網站備案 /許可證号:京ICP備05004635号-1 | 京公網安備:110402430029 | 建設維護 :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辦公室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