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師者如蘭丨王迎龍老師專訪
時間 : 2024-05-09       作者:       閱讀數:

踏進法學學府的那一刻起,我們開始不斷思索,法律人的使命應當落于何處?

我們在問:我們到底從何學起?該怎麼學?我們怎樣将學習、學生工作與生活真正平衡起來?我們怎樣邁向更遼闊、更廣袤的生命?

他們在答:我以自身生命觀照天地,願給你最真摯的分享;我以滿腔熱血投身學術,願述說求學以來用心貯藏的積澱;我以每一言、每一行為你舉起燭火,照亮彼此的一段旅程。

走進師者如蘭,于訪談與思索間,駕一葉扁舟,渡遠洋以遙望前途似錦,聞師道以辨明人生方向,共赴你我光輝未來。



1.您曾前往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攻讀法學碩士,可以談談為什麼選擇出國學習嗎?

我是在博士期間公派出國的,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當時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剛剛二次修訂,很多的程序設計仍然不完善,而我博士論文的主題是“刑事強制醫療特别程序”,所以我出國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學習美國強制醫療的相關程序。另一方面,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的學習也能夠豐富我的視野,使我了解到美國如LLM、JD學位的設置等知識。

還要強調的是,我國當前刑事訴訟法學研究經過多年發展,已經脫離了最初依賴借鑒西方的路徑,更多地立足在中國的本土問題上并形成自己的研究範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把論文寫在中國的大地上”。我個人也堅持,域外經驗隻能作為借鑒,但對于中國問題和中國本土的程序設計,還是要立足于中國的實踐去解決、去完善。


2.您曾在《中國法學》《法學家》《政法論壇》等刊物發表了多篇關于刑事訴訟程序的學術論文,是什麼驅使您深耕于刑事訴訟領域?

我本科期間就對程序法産生了興趣,源于老師在課堂上提及“重實體輕程序”這種錯誤理念的反思。不可否認,我們國家在傳統的犯罪治理領域中注重打擊和預防犯罪,但是對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權保障并不是特别充分。随着我國法治的不斷完善和進步,這種理念也在逐漸轉變。我們國家現在正在逐步完善刑事訴訟的相關程序保障,近年來平反了一些重大冤假錯案,在刑事領域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完善刑事訴訟的相關制度。我的專業選擇和研究興趣的發展,可以說是與這種理念的轉變和制度的發展息息相關。


3.您在論文《論刑事訴訟規範的刑事政策化》中提到,現代刑事訴訟程序呈現出與單一的傳統訴訟程序不同的多元化特點,您認為這樣的多元化特點會對司法實務産生怎麼樣的影響呢?

在這篇論文中我提出了這樣的一個觀點:目前我們的刑事訴訟程序在刑事政策的指導與引領下,呈現一種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不斷變革以回應社會現實需求。

比如說,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訂的時候增加了一些特别程序,如強制醫療、缺席審判和速裁程序。并且,伴随着近些年司法體制的改革,認罪認罰從寬、速裁程序、值班律師等程序機制不斷推陳出新,刑事訴訟逐漸脫離了傳統單一式的程序發展,呈現多元化發展的特點。這種特點反映出刑事訴訟程序不僅是實現刑法目的的工具,它本身也具有根據社會需求的變化來完善程序本身的特點。因此我提出了刑事訴訟規範的刑事政策化這樣一個理論命題。

理論來源于實踐,同時又指導着實踐。“刑事訴訟規範的刑事政策化”這一理論命題來源于實踐,是對訴訟程序在司法實踐中發展的概括與提煉,但同時又引導着實踐,反作用于社會與犯罪治理。這是法律與社會之間的一個良性的互動過程。


4.您在“教學科研之餘做兼職律師”,您認為學者與律師這兩個職業有什麼聯系呢?最大的區别是什麼呢?

法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我們不僅要學習課本上的法學理論知識,同時也要将其應用于實踐。我具有兼職律師的身份,但主要承辦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目的是通過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去了解和把握實踐,然後反哺教學和科研。比如說前幾年我論文中研究的司法體制改革中的值班律師制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等,這些思考都來源于我在參與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我對這些問題進行提煉,最終上升到理論層面。

學者和律師兩種職業相比,律師的實踐性更強一些——律師工作常常是以問題為導向的。這兩種職業雖然在工作性質、目的導向上有些不同,但是也有相通的地方。實踐與理論聯系緊密,在面對司法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學者可以通過理論去指導解決實踐中的難題。以值班律師制度為例,在司法實踐中存在法律幫助形式化的問題,導緻值班律師無法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提供有效幫助,而這個問題反映到理論中,就是有效辯護如何實現的問題

所以我認為,理論應和實踐充分結合,在實踐中發現問題,上升成為理論,再通過理論指引實踐,以有效回應和解決實踐問題。


5.您在《認罪認罰自願性困境實證研究》中提到:通過情景實驗、案例分析與初步訪談等可以初步得出結論,我國确實存在認罪認罰自願性困境。可以請您談談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嗎?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我們2018年刑事訴訟法修訂中新增的一項制度。今年的兩會報告提及,該制度适用率已經達到90%以上,适用于絕大多數的刑事案件。

該制度的設計初衷一方面是為了有效節約司法資源、提高訴訟效率,另一方面是促進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能夠真誠悔悟、回歸社會。這一制度具有恢複性司法的屬性,對于犯罪的有效治理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但是,應當明确的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是以放棄自己的部分訴訟權利為代價來換取程序的從快與結果的從寬,所以前提必須是自願放棄,這個制度才具有正當性,但是在該制度高适用率的背景下,通過實證調研,我發現這樣一個問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存在違心地認罪,即在明知自己可能不構成犯罪的情況下,為了換取從寬處罰,在部分輕罪案件中違心認罪。

這其實是協商性司法共同存在的一個問題。例如,美國辯訴交易制度中的無辜者認罪問題,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目前,這一問題在我們學界和實務界也逐漸引起重視,在即将進行的刑事訴訟法修訂中,可能會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進行修訂來解決這一問題。


6.您在《論刑事法律援助的中國模式——刑事辯護“全覆蓋”之實現徑路》中提到“我國面臨刑事辯護率與法律援助率雙低的現實困境”,您認為目前我國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還應該在哪方面有所加強?

法律援助制度是我國近些年在着力推動完善的一項制度。2018年我國刑訴法修訂新增了值班律師制度,現在最高司法機關也在推動刑事辯護全覆蓋,即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都要有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援助。

目前司法實踐中,雖然已經顯著提高了法律援助的适用率,但是在我們積極追求“量”的同時,存在一些“質”的問題。最典型的比如在認罪認罰案件過程中,檢察官讓值班律師簽字見證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律師可能就在現場簽了一個字,既沒有閱卷,也沒有認真對案件進行研判,整個過程呈現出形式主義的問題。

所以,學界引入了“有效辯護”的理念,着眼于實現刑事辯護率提高的同時,也能夠保障在每一個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得到有效的法律援助,這是刑事辯護全覆蓋和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應當進一步完善的方向。


7.您的教授課程和研究領域都與訴訟法等法律實踐活動緊密相連,您在課堂中如何實現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我目前教授的課程實踐性确實都較強,尤其是律師實務,強調律師在實踐中辦理案件的操作經驗和技能。法律職業倫理強調法律職業人員的行為規則,也具有較強的實踐屬性。

我在這些課的講授過程中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方式,更好地達到教學的目标。例如講到律師的保密規則時,我會引導同學們一起思考,在閱卷的過程中得知了案件的相關信息後,我們是否能夠通過自媒體或者是傳統媒體向外界披露。在講到律師的一些具體行為規則的時候,例如律師怎麼去平衡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社會公衆的公共利益的問題,我會結合自己的實踐案例和同學們進行分享,來調動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引發同學們學習的興趣。


8.法律職業倫理這門課涉及大量關于司法實踐的内容,結合您的律師從業經驗,您希望您在課上教授的知識對同學們将來從事法律實務工作有什麼影響呢?

法學整體上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知識學習是一方面,同學們通過學習法律知識去鍛煉自己的法律思維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何謂法律思維能力?以刑事案件為例,如果作為一個律師,在拿到一個案件之後需要能夠很快把握案情、建構事實,将其中有争議的法律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這就是一種法律的思維能力。

所以我建議同學們在學習法學知識的過程中,也要加強這種法律思維的鍛煉,增強自己發現問題、歸納總結、思辨分析的邏輯能力。無論在當下的學習過程中還是在以後就業時,都可以持續鍛煉這種能力并從中受益。


9.您曾于國内重量級法學核心期刊上發表多篇高水平論文,請問您對同學們的學術論文寫作有什麼建議嗎?

論文寫作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要帶着問題意識進行選題,選題要新穎。首先,選題要符合時代發展方向,比如人工智能、大數據,這些選題都位于時代發展前沿;其次,選題要具有問題意識,要針對一些确實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比如我剛才所說的司法實踐中發現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存在違背自願性的問題。

另一方面就是邏輯架構和論證的問題。在選定了論文題目之後,要進行邏輯架構,把論題進行展開,确定寫哪些方面,再合理充分地進行論證,這是對寫作人的邏輯和寫作水平的考驗。好的論文是改出來的,我建議同學們有意識地加強這方面的鍛煉,邏輯架構和文字論證方面的能力是能夠逐漸鍛煉出來的,随着同學們讀得多了、寫得多了,寫出的論文一定會越來越好。


10.法律職業倫理是我校近幾年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涉及較多部門法的内容。作為法律職業倫理研究所的老師,您對這門學科的學習有什麼建議呢?

法律職業倫理是近幾年新設立的一門專業課。從名稱上看,它比較宏觀和理論化,但是其實它的内容比較具體,包括了法律職業的一系列行為準則,在從事法律職業時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隻有當我們把這些行為規則學習透徹,了解從事法律職業的行為邊界,才能更有效地防範以後從事法律職業時可能會踏入的一些雷區,從而保護我們自己的切身利益。

同學們學習這門課程,可以多結合一些具體實踐案例進行學習。比如,社會上很多熱點案例,涉及律師、法官、檢察官等法律職業的執業行為規則,大家可以有意識地進行思考。同時,可以多讀一些法律職業相關的書籍,如《法律人你為什麼不争氣?》《失落的城邦:當代中國法律職業變遷》等,多多汲取這門課程的理論知識。


11.在刑事訴訟領域,您認為程序法有它自己在程序上的獨特意義,您如何理解刑事訴訟法的程序價值及其同實體法的關系?

過去,人們往往認為程序法是為實體法服務的,隻是實現刑罰目的的工具。為了快速懲治某一類犯罪,甚至可以突破法律的規定。這種效果當然是立竿見影的,但它同時可能會造成一些問題,如一些重大的冤假錯案正是不遵守程序規定、不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訴訟權利所導緻的。

強調程序法的功能和價值本身有其意義。作為追訴的國家權力是很強大的,而有權力的人可能會濫用這種權力,對程序法治造成損害。在這種情況下,實現可能僅是實體上而非程序上的公平正義。

自從1979年第一部刑事訴訟法出台,經過了幾次修訂後,刑事訴訟制度和體系已經逐漸建立起來,程序法治也越來越完善。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可以說我國已經建立起一種具有獨立品格的刑事訴訟程序法治體系,其存在不僅僅是為了服務實體法。而且,從近些年來刑事領域的司法體制改革趨勢可以明顯看出,刑事訴訟程序與規範呈現出刑事政策化的發展趨勢,在實現以獨立公正的程序保障被告人權利的實體法目的的同時,也能夠根據社會需求不斷調整與完善自身,本身具有了社會與犯罪治理的功能屬性。


12.目前法學就業各賽道競争都十分激烈,您身兼教師、律師雙職,可以為面臨就業難題的同學們分享一些心得建議嗎?

現在的法律服務市場更加強調專業化,建議同學們盡早明确自己的興趣與專長。我在本科期間就想以刑事訴訟作為自己的專業和研究方向,而現在我在自己的研究過程中,也會選擇法律職業倫理當中的律師法律職業等方面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

同學們在選擇就業的過程當中,要盡早明确自己的發展方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如果盡早選擇了自己的專業方向,并且在某一個領域久久為功,就能在學習以及以後的擇業過程中相對具有競争力。

如何發現自己的專業特長,确定自己的職業領域呢?一方面,要在本科階段的學習過程中不斷摸索、多方涉獵,隻要接觸的專業領域足夠多,你才能發現自己對哪一具體領域有興趣。建議同學們平時多讀書,從廣泛涉獵通俗書籍與法律入門書籍開始,慢慢深入到具有更強專業性的書籍;另一方面,在盡早确立自己的專業領域後,需要在這個領域做出長久的規劃,積累大量的經驗,最後才能夠脫穎而出。


版權所有: 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 - 百度百科|學校郵箱:cupl@cupl.edu.cn | 網站備案 /許可證号:京ICP備05004635号-1 | 京公網安備:110402430029 | 建設維護 :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辦公室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