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7日晚18點30分至21點,由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行政法研究所主辦的“行政法評注工作坊”第一期在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研究生院科研樓A913會議室順利舉辦。本次講座由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張冬陽博士主持,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趙宏教授以“法律評注與法教義學:德國範本與中國前景”作主題報告。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中歐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中方聯席院長劉飛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王天華教授和北京師範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副院長袁治傑教授參加與談,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行政法研究所羅智敏教授、張力副教授、蔡樂渭副教授、馬允副教授、胡斌博士等參加講座。來自國内外高校的一百五十餘名老師和學生在現場和通過“騰訊會議”聆聽了此次講座。
張冬陽老師首先對各位老師的到來表示感謝,他指出法律評注作為德國的一大法律特色,被認為是法教義學的巅峰之作,而到場的各位老師都是我國在法律評注與法教義學研究領域的“璀璨明珠”。希望參與本次講座的各位師友能在今天的講座中有所收獲。
趙宏教授首先從德式法律評注概況談起,德式法律評注是一種采用逐條注釋方式編輯、以法律适用為導向但兼具學理辨識的法律釋義圖書;法律評注的編纂不僅有着評注者的個人判斷,也總結了學理觀點和司法裁判。法律評注有助于克服成文法的穩定性與社會現實變遷之間的矛盾,提高法律解釋的科學性和系統性、提升法律适用的統一性。随後,趙宏教授展示了法律評注的曆史演變過程:德式法律評注起源于12世紀羅馬法的注釋法學派,逐步向歐洲擴散并發展,最終形成多元法律評注。她指出,法律評注與法教義學密不可分,因此本次報告也着重展示作為法律評注背景的法教義學。她以德奧音樂旋律形成的過程來類比舉例,生動地向大家展示了法教義學的展開。法教義學與傳統的立法論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通過“陳春秀被冒名頂替案”展現出問題解決路徑的差異。此外,她還提及中國公法領域、尤其是行政法領域中法教義學的代表人物。最後,趙宏教授總結道,法律評注在中國的形成與推廣雖然尚有難度,但相信法律評注在中國的前景可期。

與談嘉賓們依次發言。劉飛教授首先對趙宏教授的精彩報告表示感謝,他指出法律評注的核心功能是法學智識的不斷累積,這是德國法學體系中最值得我們學習的部分。他認為中國法律評注形成和推廣的難度很大,根本原因在于一個穩定的法律共同體形成尚需較長時間。
王天華教授贊同趙宏教授對于法律評注與法教義學之間關系的觀點,他認為法教義學是法律評注的前提,法教義學在中國是法學的本職之所在。他從外部視角讨論中國法律評注的前景,認為法律評注在中國面臨的困境有以下兩點:一是如何評注質量較差的法律條文;二是法律評注的撰寫人選上可能存在争議。

袁治傑教授認為法律評注在我國面臨的困境有以下兩點:首先,許多法學基本概念尚存争議,因此共識的達成不可或缺,由此方能形成法教義學;其次,如何評注本身存在問題的法律條文是評注人面臨的挑戰。
羅智敏教授贊同與談嘉賓的觀點,認為法律評注在中國的形成和發展較為困難:一是我國立法質量和體系化程度尚待改進;二是中國進行法律評注的人員較少,撰寫法律評注的精力有限。盡管如此,法律評注這項工作是非常有意義的,期待法律評注在中國的形成與發展。

針對上述老師提到的困境,張力副教授認為,行政法評注可以先對行政法律規範進行篩選,僅評注曆史穩定且形成學說積澱的法律條款。他指出,法律評注是法學科學化和專業化的過程,是法學家群體嘗試主導法規範的解釋權,從而抵禦外部幹預。
蔡樂渭副教授贊同幾位老師的觀點,認為法教義學在中國推行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評注本身有問題的法條。何兵教授通過“騰訊會議”參與讨論時認為,基于我國目前法學研究的現狀,法教義學成為中國法學的主流方向仍有差距。
講座最後,趙宏教授回答了現場學生的提問并做簡短回應,明确法教義學是一個開放而不是封閉的體系,倡導法教義學并不意味着排除其他研究方法。張冬陽老師對各位老師的到來和精彩發言表示感謝,呼籲更多學者關注法律評注,希望借助“行政法評注工作坊”系列講座推動我國行政法學的發展。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