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參賽代表隊選拔
1.參賽代表隊數量
本屆模拟法庭限全國高等院校組織選拔代表隊報名參賽。組委會根據報名結果以及起訴狀的分數排名,最終确定10-12支參賽代表隊,并于2018年8月5日前通知各學校(學院)。
2.參賽代表隊組成
每一參賽代表隊由4-6名隊員和1名帶隊指導教師組成。本科生、碩士研究生有資格報名參賽。
參賽代表隊一經組委會确定,其隊員不得更換。
3.參賽代表隊的确認
參賽代表隊報名表上應加蓋公章(校章或院章),以确認參賽隊伍獲得該校的代表權。
4.指導與咨詢
本屆模拟法庭所有相關賽務,包括案件分析、法律分析、書狀撰寫以及口頭辯論等,皆應由參賽隊員單獨或合作完成。
參賽隊員可以接受指導老師以及其他人員的指導。指導老師的指導包括為參賽隊員講解有關的法律基本知識,提供有關的資料和辯論技巧等。但案件的分析、法律意見的形成、法律書狀的撰寫和出庭競賽必須由參賽隊員獨立完成。
除各隊的指導老師外,參賽代表隊也可以向其他專家和學者進行咨詢,但咨詢内容以法律基本知識為限。
參賽代表隊也可通過圖書館、網絡或其它渠道進行相關資源的搜尋與運用,但不得抄襲或剽竊。如有違反學術規範的抄襲行為,将取消該代表隊的參賽資格。
二、報名方式
各參賽代表隊應于報名期限内,将報名表填妥并送達至組委會郵箱(jmrh_cupl@126.com),除經組委會核準外,逾期不予受理。
組委會應催告報名表尚未填妥的參賽代表隊補齊相關資料。參賽代表隊于催告期限内未補齊資料的,視為報名無效。
三、賽制
1.本屆模拟法庭聚焦于案件的法律争議,全部案件事實由法庭提供,競賽雙方應以賽題提供的材料為基礎開展模拟審判程序,不得編造證據。
2.每次競賽上場隊員為2人。
3.口頭辯論程序各部分的時間分配如下所示:
(1)原告方陳述主要訴求及理由:由原告方代表進行陳述,6分鐘;(2)被告方答辯:由被告方代表進行答辯,6分鐘;(3)法庭主持互相辯論,并向原告方、被告方詢問相關法律問題,30分鐘(提問3分鐘,回答12分鐘,分别計時);(4)原告方總結陳述:原告方針對對方陳述、答辯、法庭詢問進行反駁和陳述,5分鐘;(5)被告方總結陳述:被告方針對原告方陳述、答辯、法庭詢問進行反駁和陳述,5分鐘。
4.本屆模拟法庭共進行三輪:初賽每支參賽代表隊分别作為原告和被告共競賽兩場,按積分選出前四名;半決賽和決賽以淘汰賽形式進行,直至産生前三名。
5.排名規則:獲勝代表隊積3分,輸的代表隊積0分,平局雙方各積1分。每場競賽成績由兩部分組成:書狀成績和口頭辯論成績,所占比重分别為20%和80%。如果存在兩支或兩支以上代表隊積分相同,以初賽兩場競賽分數總和高者為勝;如果初賽兩場競賽分數總和也相同,以口頭辯論程序得分高者為勝;如果口頭辯論程序得分也相同,以書狀得分高者為勝。
例如,在同一場競賽中,A隊獲得80分,B隊獲得75分,則A隊獲勝積3分,B隊失敗不積分。在初賽所有場次結束後,A隊和C隊均積4分,A隊初賽兩次成績分别為80分和85分,C隊兩次成績分别為85分和83分,那麼C隊排名在A隊之前。
【注】排名規則僅适用于初賽,半決賽和決賽以淘汰賽形式直接進行。
6.代表隊編号:本屆模拟法庭最終參賽代表隊确定後,組委會将根據報名先後順序為每個代表隊編号,代表隊編号即為其本次參賽的名稱。在書狀中,以及在整個競賽過程中,代表隊編号是唯一識别标志,各參賽代表隊不得向法官透露學校名稱。各校名稱将在頒獎儀式時公布。
四、書狀
1.書狀的提交
各參賽代表隊應于2018年7月31日前,将電子版起訴狀發送至組委會指定郵箱。組委會将于2018年8月5日之前确定各參賽代表隊,通過抽簽方式決定各組競賽的原、被告雙方,并在8月10日前把各組原告的起訴狀以郵件方式送達至對應的被告方,被告方應于2018年8月31日前将電子版答辯狀發送至組委會指定郵箱。
2. 書狀格式
起訴狀和答辯狀字數不得多于3000字。
電子書狀标題格式一律采用:文書名稱【參賽代表隊編号】,如“起訴狀【第201810001号參賽代表隊】”。電子書狀題目使用小二号黑體字體、加粗、居中編排;一級标題使用小三号黑體字體、加粗、左對齊編排;二級标題使用四号黑體字體、加粗、左對齊編排;三級标題使用小四号楷體字、加粗、首行縮進兩格;正文使用小四号宋體。行距以1.5 倍為标準。起訴狀和答辯狀需有封面,封面見附件一和附件二。使用封面時删去“附件一”和“附件二”字樣。
紙質書狀全文應以計算機打字撰寫(标準同電子書狀),裝訂應以裝書釘裝訂,不得使用封膠、穿孔活頁或其他方式。起訴狀、答辯狀各自獨立裝訂。
各參賽代表隊請一次性郵寄(隻接收EMS,不接收補寄材料)紙質版起訴狀、答辯狀各七份至以下地址:北京市海澱區西土城路25号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研究生院,收件人喬蓉,電話15647747726,郵編100088,信封上請注明“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軍民融合發展模拟法庭”。書狀紙質材料概不退還。紙質版材料應于9月5日(含當日)前寄達或送達。
3.起訴狀應包含的内容
起訴狀應至少記載下列事項:
(1)請求及請求所依據的事實及理由;
(2)以所提供的案件事實為限,運用證據證明所主張的事實,并進行深入的法律分析,論證己方主張的法律根據。
4.答辯狀應包含的内容
答辯狀應至少記載下列事項:
(1)答辯觀點及所依據的事實及理由;
(2)以所提供的案件事實為限,運用證據證明所主張的事實,并進行深入的法律分析,論證己方主張的法律根據;
(3)對他方主張的事實、證據及法律根據提出反駁意見,并提出反駁意見的理由和根據。
5.書狀的修改
為保證競賽的公平公正,書狀一經提交不得修改。原告方在口頭辯論階段不得對起訴狀内容有實質更改,被告方在口頭辯論階段不得對答辯狀内容有實質更改。
五、賽題
1.賽題的修正
各參賽代表隊對于使用的賽題中的事實如有不明之處,應于2018年7月15日前以書面形式向組委會說明,組委會将酌情進行澄清解答。2018年7月15日後對賽題提出異議的,組委會不再受理。
2.賽題的釋疑
組委會如确認需澄清解答時,将在收到異議申請3日内以書面形式進行答複。
正式競賽中所使用的材料以修正後的内容為準。
六、評審
1.審判庭的組成
原則上每場競賽的審判庭由三位審判員組成,其中一位擔任審判長;但是考慮到初賽階段同時進行多場競賽,可能導緻法官人數不夠,審判庭也可由兩位法官組成,以其平均分作為第三個分數。
組委會邀請各法院法官、仲裁員、教授等共同組成審判委員會庫,負責所有競賽場次的審判工作。
2.評審标準
審判員以組委會提供的評分标準為原則對參賽代表隊進行評判及打分。
3.審判員點評
審判員于評分後,針對本場整體以及各隊隊員表現進行點評,每位審判員點評時間為3-5分鐘。點評不得涉及案件的實質問題。
4.競賽禁止
任何參賽代表隊及其所在院校不得為本隊或其他隊伍的勝負以任何形式向擔任評審的人員施加任何有利或不利的影響。如發現有上述行為者,将取消有關院校代表隊的參賽資格。
七、競賽開庭階段
1.原則
競賽雙方應以賽題所提供的材料為基礎開展模拟審判程序,不得編造證據。模拟法庭每場競賽開庭時間不超過90分鐘,具體時間由審判庭把握。
2.開庭前
所有訴訟法律文書交換、證據目錄交換都應當在模拟法庭開庭前完成。模拟法庭開庭時不再延期開庭。開庭文件,包括起訴狀、答辯狀、證據目錄和所有需要開庭質證的證據材料,在正式開庭前規定時間内由秘書處根據雙方遞交的文件交給模拟法庭法官組,提交數量應符合法庭、當事人數。
3.身份确認
競賽前請各參賽代表隊準備好本場參賽隊員的有效身份證件(身份證和學生證同時攜帶),并于進場競賽前向工作人員出示。未攜帶有效證件的參賽隊員不得參與本場競賽。
4.質證及辯論原則
競賽雙方應于案件材料确定的範圍之内進行質證與法庭辯論。
口頭辯論時,雙方不得使用并要求對方出示賽題中所附證據以外的任何材料,包括實物、圖畫、文字及聲音等各種形式的材料,一切陳述及答辯限于口頭說明方式為之。
5.庭審程序
模拟法庭開庭審理程序嚴格按照上文第三節“賽制”的第3條進行,但是審判長可以根據現場需要進行調整。
6.錄音與錄像
組委會根據需要對競賽現場進行錄音和錄像。
各參賽代表隊不得進行錄音和錄像。
7.賽場規則
模拟法庭書記員由組委會選派人員擔任。
所有參賽代表隊員需着正裝,每場競賽至少提前20分鐘入場,并簽到,進行賽前準備。
所有參賽代表隊都必須全程參與競賽,不得中途退出,否則不予發放3000元參賽補貼;所有隊員和指導教師都必須出席決賽和頒獎典禮。
參賽代表隊初賽階段不得旁聽任何其他場次競賽;半決賽和決賽階段無此限制。
為保證競賽的正常進行,競賽期間,場上隊員相互之間不得通過口頭形式進行交流,但可以通過書面形式進行交流;場下人員不得以任何形式(包括口頭和書面形式)與場上隊員進行信息傳遞。
所有出席人員都必須遵守競賽秩序,服從評判,但可通過正當程序提出意見。
8.注意事項
為保證公平公正,所有參賽代表隊在整個參賽過程中不得透露所在學校的名稱,起訴狀和答辯狀上不得出現學校名稱以及隊員、帶隊指導教師的個人信息。
報名并經組委會确定參賽資格的代表隊不得放棄參賽,如确認報名後未參賽,再申請報名參加以後各屆“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軍民融合模拟法庭”時,組委會将不予考慮。
9.扣分規則
參賽代表隊未在規定時間内提交訴狀,初賽成績扣10分。
參賽代表隊在任何競賽場次透露所在學校名稱,相應競賽場次成績扣10分。
參賽代表隊如有違反學術規範的抄襲行為,取消參賽資格。
八、規則解釋
本屆模拟法庭組委會對本規則享有最終解釋權;未盡事宜本組委會享有最終解釋權。
第一屆軍民融合發展模拟法庭組委會制
2018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