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劉紅嬰:《公法視域的世界遺産》
時間 : 2022-07-03       作者:       閱讀數:

【内容簡介】
《公法視域的世界遺産》以國際公法的人類共同遺産概念和國内公法的國家遺産概念為理論路徑,對作為公法遺産的世界遺産做了知識體系的學科定位,并對法律如何保護世界遺産進行了系統的學說構建。著作追求以法為本,追蹤世界遺産事務的發展脈絡,研究、闡發了公法視域中世界遺産法的主要内容:反映當代主流理念的法律價值取向、嚴苛的法定标準、繁複的法定程序、立體的遺産類型、典型案例、法律理念和法定規則的變遷、世界遺産教育與保護行動要旨,呈現了世界遺産法的基本理論框架。

第一章世界遺産是公法上的遺産    9
第一節法律概念的辨析與厘定    9
一、私法上的“遺産”與公法上的“遺産”    9
二、“世界”與“遺産”不是簡單相加    9
三、制度對概念的推進    10
四、世界遺産是公法意義上的特有概念    10
第二節關于世界遺産的國際法    11
一、公約    11
二、建議書及其它文件    14
三、國際憲章    14
四、宣言    15
第三節關于世界遺産的國内法    16
一、國内法中的“前公約概念”    16
二、國内法中的“後公約概念”    17
三、立法在概念上的對接    17
第四節世界遺産法的理論價值    18
第二章人類共同遺産    20
第一節人類共同遺産的範疇    20
一、南極    20
二、外層空間    21
三、公海及其海底資源    21
四、世界遺産    22
五、文化多樣性的格局    23
六、數字化遺産    24
第二節人類共同遺産理念的培育    25
第三節相關法律群    26
一、與南極相關的法律群    26
二、與外層空間相關的法律群    26
三、與文化多樣性相關的法律群    27
第四節世界遺産作為人類共同遺産    31
一、法律主體擴展    31
二、世界遺産的權利層階    32
三、保護中的管理問題    34
第三章國家遺産    36
第一節  “國家遺産”和“國家遺産制度”    36
一、“國家遺産”和“國家遺産制度”的概念    36
二、“國家遺産”的公法性質    36
三、“國家遺産制度”的構成要素    37
第二節  “國家遺産制度”在一些國家的建立情況    37
第三節建立“國家遺産制度”的意義    38
一、全面、有效保護國家的遺産資源    39
二、有利于物質類遺産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一體性保護    39
三、提高行政效率    40
第四節我國建立“國家遺産制度”的基礎和路徑    40
一、創制主幹法律    40
二、設置行政組織及權限    40
三、深化理論研究    41
四、實施教育方略    41
第四章世界遺産組織法    42
第一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體系    42
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42
二、世界遺産委員會    43
三、世界遺産中心    44
四、非物質文化遺産委員會    44
第二節相關國際組織    45
一、國際遺迹遺址理事會    45
二、保護和恢複文化遺産國際研究中心    45
三、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46
四、其他相關組織    47
第三節締約國組織法    47
一、《世界遺産公約》締約國    47
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的締約國    52
三、締約國的相關組織及責任    58
第五章自然遺産    59
第一節自然遺産的範疇和标準    59
一、法定範疇和标準    59
二、描述地球的曆史    60
三、嚴苛的“大區域”要求    60
第二節自然遺産的次級類型    62
第三節自然遺産的科學價值與審美價值    63
第四節行進中的自然遺産    65
一、何謂行進中的自然遺産    65
二、自然遺産如何處于行進中    66
三、行進中的自然遺産的關聯價值    68
第六章國家公園    70
第一節概說    70
一、國家公園制度的由來    70
二、國家公園制度中的組織機構    71
三、國家公園區域的劃定    71
第二節立法    72
一、英美法系    72
二、大陸法系    73
三、其它的混合型法系    73
第三節價值理念    74
一、荒野的權利    74
二、全民的利益    74
三、代際責任    75
四、真實性與完整性原則在國家公園中的适用    75
第四節體系與發展    76
一、創始國及早期設立國家公園國家的法律    76
二、跟進時期國家的法律    78
三、全面發展時期國家的法律    79
第五節國家公園制度的經驗典型    79
一、經驗典型:法國法的技術    79
二、經驗典型:澳大利亞的方法    82
三、特殊經驗:黃石國家公園8年瀕危史    84
第六節國家公園制度如何實施    85
一、普及理念    85
二、政府職責    86
三、自然自身的“管理”    86
四、國家公園與社區生活的平衡    86
第七章物質類文化遺産    88
第一節文化遺産的範疇和标準    88
第二節文化遺産的次級類型    90
一、文化遺産類型的豐富性    90
二、文化遺産類型的交疊性    91
三、文化遺産類型的發展性    92
四、文化遺産類型中的典範    95
第三節文化景觀    103
一、文化景觀類别的出現    103
二、文化景觀概覽    104
三、文化景觀範例    108
第八章非物質文化遺産    110
第一節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概念    110
一、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詞義性質    110
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名稱演化過程    110
三、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内容層次    111
第二節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早期形态    112
第三節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主要類型    113
一、史詩    113
二、語言    114
三、戲劇    116
四、舞蹈和音樂    118
五、手工技藝    121
六、節慶習俗    123
第四節習慣法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貢獻    127
一、千年的水法庭    127
二、不變的大憲章    128
三、悠久的家族法    129
第九章世界遺産法定标準分析    131
第一節《世界遺産公約》确定的标準    131
一、初始标準    131
二、标準的變化與變化後的标準    132
三、标準的深化    132
第二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确定的标準    133
一、早期的标準    133
二、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的标準    134
三、進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标準    135
第三節真實性與完整性标準    135
一、真實性    135
二、完整性    136
三、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實例分析    138
第十章世界遺産的法定程序    140
第一節申報程序    140
第二節确認程序    142
第三節後續程序    143
第四節締約國大會議事規則    145
第十一章世界遺産的基本政策    147
第一節全球戰略    147
一、均衡性和典型性    147
二、戰略意義    152
三、政策實施    153
第二節共享原則    155
一、共享的意義    155
二、共享的空間    156
三、共享的成就    157
第三節兩個多樣性    164
一、生物多樣性和生态系統的完整    164
二、文化多樣性和文化特性    171
三、兩個多樣性的關系    172
四、“全球共同”    174
五、世界遺産自身的多樣性    177
第十二章法律理論的基本問題    179
第一節法律精神    179
一、以法為綱    179
二、立體地體現法律理念    179
三、法律要規定保護的方法    180
第二節國際法主體    181
一、人類    181
二、國家    181
三、族群    182
第三節法理價值觀    182
一、選擇有限普遍主義    182
二、設定相關罪名和刑事責任    184
三、全盤意識    186
第四節國際法與國内法的貫穿    187
一、連貫和互動    187
二、國際法的約束力    187
第五節世界遺産國内立法要義    190
一、立法準則    190
二、經驗模式    190
三、中國模式    192
第十三章世界遺産的法律價值觀體系    195
第一節法律價值觀的主要内容    195
一、和平文化    195
二、文化尊重    196
三、持續發展    197
四、人權保障    198
第二節世界遺産诠釋價值觀的方法    199
一、集中命題    199
二、主題融入遺産的細節之中    200
三、“負命題”的方法    201
第三節為世界帶出新活力    205
一、世界遺産将普适性的文明理念傳遞出來    205
二、世界遺産為法律植入新的命題    205
三、世界遺産自身的生長和完善    206
四、世界遺産賦予人類集體的責任    207
五、世界遺産帶動研究和教育事業    208
第十四章世界遺産典型案例    209
第一節兩國或多國共享遺産案例    209
一、羅馬帝國防禦長城    209
二、十國共享一項遺産    210
三、比利牛斯—珀杜山    211
第二節發達國家的瀕危世界遺産案例    212
一、大沼澤地國家公園    212
二、德累斯頓易北河谷    213
第三節可彌補的案例    214
第四節特别含義的案例    216
一、阿富汗巴米揚山谷    216
二、耶路撒冷古城    217
三、加拉帕戈斯群島    218
第五節受氣候影響的世界遺産    221
一、氣候變化與世界遺産    221
二、關于世界遺産和氣候變化的戰略    223
第十五章世界遺産名錄系列    226
第一節《世界遺産名錄》    226
一、《世界遺産名錄》總況    226
二、《世界遺産名錄》的内容    227
三、從《世界遺産名錄》中除名    231
四、《世界遺産名錄》殊途同歸的呼應    232
第二節《瀕危世界遺産名錄》    232
一、《瀕危世界遺産名錄》的作用    232
二、《瀕危世界遺産名錄》的循環狀态    234
三、瀕危名錄如何實施“制裁”    235
四、同時進入《世界遺産名錄》和《瀕危世界遺産名錄》的情況    236
五、瀕危名錄的政治敏感    237
六、瀕危名錄的悲憫情懷    238
七、瀕危世界遺産分類分析    240
八、更新的《瀕危世界遺産名錄》    242
第三節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系列    246
第四節《世界遺産地圖》    247
第五節國家一級世界遺産預備名錄    247
第六節世界遺産大國    252
一、數量排名    252
二、何以稱世界遺産大國    252
三、世界遺産大國的責任    253
第十六章保護世界遺産行動    254
第一節保護世界遺産的國際行動    254
一、世界遺産标志    254
二、世界遺産青年論壇    256
三、國際組織之間的合作    257
第二節國外保護世界遺産行動示例    257
一、“尋求解決辦法”的示例    257
二、“成功修複”的示例    260
三、保護拉沃葡萄園的典型曆程    263
第三節與公約有關的标志性事件    265
第四節中國的行政立法和地方立法    266
一、我國行政立法簡況    266
二、地方法規和規章建設    267
三、《四川省世界遺産保護條例》價值評析    271
第五節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立法    272
一、非物質文化遺産法    272
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地方立法    274
三、設立國家遺産日    276
第十七章世界遺産研究和教育    277
第一節世界遺産研究的若幹問題    277
一、構建綜合性的研究框架    277
二、世界遺産學的構成    279
三、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法律理論研究    279
第二節世界遺産教育    282
一、國際世界遺産教育    282
二、國外的世界遺産教育    284
三、國内的世界遺産教育    285
四、更寬廣的世界遺産教育    286
五、世界遺産的遠景    287


【作者介紹】
劉紅嬰,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教授,主要從事法哲學和公法遺産的研究和教學,并長期兼做立法工作,擔任多個國家機關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代表作有《法律語言學》《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法律保護體系》《法律的關鍵詞》《論國家遺産制度的建立》等著作和論文。


版權所有: 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 - 百度百科|學校郵箱:cupl@cupl.edu.cn | 網站備案 /許可證号:京ICP備05004635号-1 | 京公網安備:110402430029 | 建設維護 :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辦公室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