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研通訊社 文/劉永秋 圖/熊婕)6月21-22日,中瑞程序法與程序權利研讨會在北京京儀大酒店召開。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終身教授應松年、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院長薛剛淩、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副院長許身健、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教授郎佩娟、王天華、副教授袁鋼、憲法研究所所長薛小建、法治政府研究院副教授張莉、中歐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院長劉飛、訴訟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副院長楊宇冠、刑事訴訟法研究所副所長鄭旭、比較法學研究院副教授趙宏、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李奮飛、國家法官學院教授羅勝華、國家檢察官學院教授郭雲忠、瑞士弗裡堡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院長Marcel Alexander Niggli、弗裡堡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副院長Hubert Stöckli、弗裡堡大學聯邦研究所主任、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憲法和行政法教授Peter Hänni、弗裡堡大學國際研究與咨詢中心憲法和行政法教授Eva Maria Belser和弗裡堡大學聯邦研究所研究員Nina Msaaüger Sánchez Sandoval以及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學生共計30餘人參加了會議。
在會議正式開始之前,應松年教授首先緻辭,他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中國正在進行法治中國的建設,而程序法的完善對于法治中國的建設至關重要。中國在傳統上是一個“重實體,輕程序”的國家,對程序法治不夠重視。而瑞士實行程序法治已有很長時間,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通過此次會議可以比較中瑞雙方在程序制度上的差異,相互借鑒,意義重大。最後,他對瑞士朋友的到來再次表示歡迎,并祝他們在中國的旅程愉快。接下來由瑞士Peter Hänni教授緻辭,他首先代表瑞方對中國朋友的熱情款待和周到安排表示感謝。他表示,中瑞雙方是多年的合作夥伴,之前也進行過多次的交流,瑞方非常珍惜這樣的探讨交流的機會。随後他就本會議的議題簡要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後,他預祝本次會議圓滿召開。緻辭結束後雙方進行了合影留念。
研讨會分為兩個會議日,每個會議日上午、下午各分為兩個單元,每個單元分為主題發言,評議和讨論三個環節。
21日上午的議題是“中瑞兩國民事、刑事、行政程序法律制度介紹與比較”。第一單元由許身健教授主持。楊宇冠副主任首先作了“公正審判的國際标準問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我國刑事司法的比較”的報告,他着重探讨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4條的内容與中國現行《刑事訴訟法》的區别。他指出,雖然中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與公約的規定日趨接近,但仍存在很大差距。随着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影響力的增強,完善《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使之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相一緻,是中國未來的奮鬥目标。Marcel Alexander Niggli教授對此評論道,《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不是他們的導向。受《歐洲人權公約》的約束,瑞士的很多有關程序方面的法律規定要比《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更為嚴格。上午第二單元首先由郭雲忠教授進行發言。他就中國新實施的《刑事訴訟法》的亮點進行了概括和解釋。接着Marcel Alexander Niggli教授介紹了瑞士的刑事訴訟制度,并就中瑞雙方的刑事訴訟制度進行了比較。王天華教授對上述兩位教授的發言進行了點評,他指出中國社會較為複雜,通過對制度和法條的觀察不見得是有效的觀察,并就程序背後的有關法院的體制提出了質疑。
下午的議題是“中瑞公民民事、刑事、行政程序法上的權利”。 在第一單元中,羅勝華教授就“近年中國知識産權司法對當事人程序性權利的重視”問題進行解讀,指出了知識産權案件審判的新變化,并分析了法院對當事人程序性權利重視的原因。許身健教授對此進行了評議。第二單元先是由王天華教授進行發言,他以我國《行政訴訟法》第54、55條為線索探讨了“程序權利與實效性權利救濟——再論程序違法之行政行為的“重作”的問題。緊接着由Eva Maria Belser教授和Peter Hänni教授共同就“瑞士憲法上的程序權利”進行主題發言,介紹了瑞士憲法上的程序權利以及程序的淵源等。薛剛淩教授對上述發言進行了評議。她從中國的現實出發,就行政訴訟的類型以及如何平衡因法院對行政機關的審查産生的公平與效率之間的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分析。随後與會人員就下午的議題展開了熱烈的讨論。
在結束第一天的研讨交流之後,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院長薛剛淩與弗裡堡大學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院長Marcel Alexander Niggli簽訂了諒解備忘錄,這對于加強雙方合作、拓展更深層次交流和推動中瑞雙方關系的良好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22日上午的議題是“獲得司法/法院救濟的途徑”。郎佩娟教授主持了上午的會議。在第一單元中,Hubert Stöckli教授向大家介紹了瑞士的民事訴訟制度。鄭旭教授作了“被害人在公訴案件的參與權”的主題報告,系統介紹了被害人權利運動在中國的發展,Hubert Stöckli教授進行了評論。第二單元中,袁鋼副教授對“接近正義:公衆認同中的中國律師”進行報告,Eva Maria Belser教授以“在瑞士獲得司法救濟”為題進行發言,介紹了個人在瑞士獲得救濟的實際情況。張莉副教授對此單元的發言進行了評議。
下午的議題是“司法公正并對此次會議進行總結”。第一單元由Eva Maria Belser教授主持,首先Nina Msaaüger Sánchez Sandoval研究員就瑞士的司法獨立問題進行剖析。随後,李奮飛教授針對“刑事被害人權利保護的中國問題——以複仇願望的實現為中心”這一主題,從滿足被害人複仇願望的角度出發,探讨了被害人的權利保障問題。Peter Hänni教授針對兩人的發言進行了評議。第二單元由Hubert Stöckli教授主持,趙宏副教授作了關于“公衆參與的制度困局”這一報告,就公衆參與的制度的困局進行了深入探讨。Peter Hänni教授則作了“瑞士司法程序概況——以行政訴訟為中心”的報告,而後薛小建教授針對兩位的發言進行了評論并提出很多有意義的問題。
學術研讨結束後,由Marcel Alexander Niggli院長和許身健教授對為期兩天的會議緻閉幕辭,雙方互緻謝意,并對本次會議取得的成果給予高度贊揚,表明了希望雙方繼續深入合作的意向。在兩天的會期中,中瑞雙方學者對程序領域的主要問題作了全面而又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整個會議的氛圍十分融洽,讨論精彩而熱烈,充分地展現了雙方學者在該領域方面的真知灼見。會議的成果将更加有利于促進雙方的學術交流,并對完善兩國的程序制度具有重要意義。